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怀抱古今——当代中国画中坚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将达到上亿次,一次参展,永久在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力舟
杨一家
参展画家
杨一家,又署一迦,原名杨明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艺衡》国学丛刊执行主编兼任九华山乔觉禅林诗书画院院长。
作品欣赏
论画趣
作画须有趣,若无趣,提笔何益?于水墨而言,因笔墨纸之独特,写之成线,停之渲晕,笔墨际会,变幻无穷。宾虹老人提"五笔七墨",盖尽囊笔墨之妙趣矣。此为画之技趣,进之则有意趣,若拙趣,雅趣、文趣、士趣、逸趣然。
试以拙趣而言之,古语:"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拙有道意、真意,盖为本真无伪也。大巧若拙,亦是此理。有拙趣之画,有如三岁稚子,质朴可爱,烂漫天真,人多喜之。反之,矫饰过多,粉艳腻味,人多厌之,媚俗心重故。大凡见笔见墨,笔性纯正,意趣高蹈之作,均有拙趣。若宾虹晚年之作,笔划刚正磊落,沉郁厚重。尽性无饰,墨趣横生。其拙厚之作,恐与其倡导"民学"相关。丁衍庸、关良之作,稚拙可爱,笔墨精妙,亦是拙趣之例。
南田、新罗之作雅趣盎然、冬心之画文趣欣欣,元四家、清四僧之画逸趣出尘。董元宰之墨士趣横生。
凡人作画各有其趣,只是趣有清浊之别、雅俗之分。若无文意且欺世媚俗之作,大抵为底级趣味,恶俗难耐,若有酸腐、脂粉、血腥之趣向然。
若画者不识心趣,或唯利是追,随市井之赏。恐难达艺之高境。画者,文之极也,应余手写余心,写心之意趣,不随市逐流。或有称文人画者,喜画烟柳桥涧、书生仕女,然笔意柔弱,形象恶俗。面目可憎,扭捏作态。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此为画者心无正念,意无文心,淸浊不分,流于形式之故。此非文人画之趣,实为酸腐之趣也,画者不可不识。
试观当世宾虹、苦铁、大颐、俨少之画,集拙、文、逸、妙趣为一体,用笔刚正磊落,笔力分明,墨韵精妙。心源造化,意趣高华。故能引人入胜,激人遐想。赏心悦目,清思正意。此为写意之正味,画者当以慎察,一家之言,有诗为记:
搦管轻濡怀素趣,
含元璞石葆天真。
汲泉点砚杯观月,
墨戏庭前怿俗身。
丁酉九月一迦于怀绿山房。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您看到此文《九江视窗网》感受(已有 8 人表态) | ||||||||||||||
![]() ![]() 欠扁 | ![]() ![]() 同意 | ![]() ![]() 很好 | ![]() ![]() 胡扯 | ![]() ![]() 搞笑 | ![]() ![]() 软文 | ![]() ![]() 糊涂 | ![]() ![]() 惊讶 |